地道战观后感1000字
记得第一次看《地道战》,已经是小时候的记忆了,那时的感觉也只是觉得好好看,中国人民好聪明,好团结,日本人好坏,日本鬼子就应该这么好好治治,对中国这么不可以,狼子野心。这是一部小时候最爱看的电影,已经说不上来看过几遍了,甚至说有些台词依稀记得。在那个带着红领巾的年代,一部这样电影足以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充满了对冀中平原的向往,对地道战的好奇,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广大人民的崇敬之情,还有留在童年记忆中的种种画面。更让我想起了当时同一类型的好几部抗战题材的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雷》。同样那么有震撼力,画面感。50、60年代的电影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即使过了半个世纪,再次放到我们的眼前,依然可以像看一部熟悉的新片一样沉浸在里面。这是黑白电影的魅力,亦或是老一辈艺术家表演的魅力,也许是那个时代的魅力。
众所周知,自1937年,鬼子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就开始了与敌人的艰苦作战,其中不少是在山区和平原的游击战,《地道战》讲的就是一个平原人民应用“地道战”这一战法,成功打败敌人的经典教育影片 。“村自为战,坚持斗争”的民兵和村民在八路军武工队的战术指导和兵力协同下,以声东击西的麻雀战和出神入化的地道战反日寇扫荡的故事:从独立到贯通,从躲藏到出击,从村内到野外,从防御到进攻,从各村到炮楼,从一用到多用……最后还配合八路军独立团和区游击中队作战…将日本侵略者一步步打败
这次再次重温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同样很深。特别是电影中的一些细节,那些黑白的影象,朴实的话语,虽然没有现在影片优越的画质,立体的'效果,但仍然可以震撼心灵,引起共鸣,同样可以感动我们,这就是时代的力量吧。《地道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年长者发现鬼子进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顾一切跑到村头大树下去敲钟,全然不理会鬼子的威胁与枪口的子弹,毅然地以敲钟的方式告诉大家鬼子的到来!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全村村民的安全。用最平凡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爱国情操在抗战的年代显得尤为感人,正是一批批不怕死的中国人民造就了现在的中国,正如国歌里所些: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反观当今社会,多少人变得麻木不仁?药家鑫案?小月月事件?种种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么是时代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每每看这种爱国电影,总是让我感觉有些辛酸。是战争让我们从封建的社会里走了出来,仅仅是形式上的吗?不!我们的心不能没有血和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