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实习总结-顶岗实习总结
大学生酒店实习总结【1】
时光如水月如梭有如雁过无痕一般,转眼间,在唐宫10个月的实习生活已成了我记忆中的一段美好的回忆。
回想起去年6月23号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我10个月的实习生涯。
可能是自己将要离开父母的港湾独自面对社会去一展身手,也可能是自己将很快赚上人生的第一桶金而欣喜,凡此种种让我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进入了"唐宫江南一号"。
记得刚来到深圳时,我们休息几天,就开始培训与分配岗位,公司对我们进行像新员工的系统培训,这些培训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培训;由于我们的新店还没开业,所以我们暂时被分配到唐宫分店的“盛世唐宫”实习,我在楼面部当服务员,记得第一天上班时,我就像只无头苍蝇,完全不能领会工作的流程和要领,我很紧张也很害羞,看见顾客都不敢打招呼,就傻傻的站在哪里。
还好给我安排来个师傅,我的师傅很热情的教我认识台号及服务员的服务标准,几天后,在师傅手把手的教导下,我已经对部门工作有了基本的了解,。
例如:如何看台、怎样上菜,怎样与顾客交流与沟通;等等~~所以之前的害羞与紧张已经没有了。
接着。
7月30号我们都期待已久的“唐宫江南一号”即将开业;所以我们就调下去了,开业当天很热闹,客人流量也很多;所以也很忙,客人一走我们还没来的及翻台,咨客就已经带客过来了;就这样,忙忙碌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虽然在工作当中遇到很多的挫折;但因为这些挫折让我学到许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因为这些挫折让我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
在唐宫这10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不紧紧学会了服务员的工作流程;而且我还了解了唐宫的企业文化及它的制度;例如唐宫的爱心,我们每一位同事都有一本爱心存折,但这本存折不像我们平常用来取钱也可存钱的;它是用来记录我们所帮过的每一位同事及顾客;所以这爱心存折是为了让我们在工作中部门与部门及同时与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在生活当中可以乐于助人。
有时,一天工作下来,感觉手有点痛,但我的上司及同事都会对我说:没事的,过一段时间就不会痛了。
在工作中,他们不仅会用语言教导我,而且在遇到困难时唐宫人就像家人一样的关心我及帮助我解决困难;在一起齐心协力的大工作完成。
不过令我欣慰的是:在唐宫工作的员工都很是热情友好的,不管哪个部门,他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是实习生而对我们冷漠生硬;在劳累之余,同事们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辛苦了”都会让人分外感动;在休息和饭堂进餐的时候,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聊天,分享彼此的感受,就像一家人;而管理层中的经理及主任和店长也很和蔼,没有什么架子,但偶尔还是会对没有做好工作的下属发发脾气。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在工作中既受到过客人的嘉奖,也曾招受过客人的骂。
虽然“唐宫江南一号”的主要菜系是:江南菜;但来这里用餐的大多数都是香港人;所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我的粤语水平,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在这10个月。
虽然每天都会感到疲倦和辛苦;但工作中同样有着快乐与希望;因为有同事们的鼓励、领导们的激励;还有唐宫给我们的希望,让我们在工作中的辛苦的感觉已变成快乐的感觉。
在唐宫实习的日子就要结束了,这次实习也是本人的第一次专业见习。
总的来说,在这些日子里自己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除了了解到餐饮的服务程序和技巧,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处理好自己的利益和酒店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如何与顾客打交道;同时,更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服务员应该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在10个月的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餐饮服务行业的艰辛,也看到餐饮服务发展的前景,更加明白了自己以后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
最后感谢老师的帮助,感谢学校能给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实习机会,同样也感谢唐宫给我这么好的一个发展平台,最后,祝愿:“唐宫江南一号”生意越来越红火,学校越办越好。
酒店礼宾部实习总结【2】
实习时间:20xxx年12月22日至20xxx年5月10日
实习地点:xxxxx酒店
实习单位及部门:前厅礼宾部礼宾
实习内容及体会:
三亚,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她的清纯,她的妩媚,她的安静,她的动感,她的内涵,时时吸引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她是青年人挥洒青春的场所,她是情侣蜜月的理想之地。
所以当学校征求学生去三亚实习时,我毫不犹豫的决定去了,就当去三亚玩一趟,顺便也可拿个实习鉴定,以便拿到毕业证顺利毕业。
这种思想我后来才知道竟在我们同学中占了大多数。
最后我和大飞,耀明,晓楠,刘明被分到了三亚大东海风景区丽景海湾酒店,她是四星级酒店,也是和我们学校第一次合作的单位。
起程
当我们得到12月20号一起去三亚的通知后,我和大飞今天去旺购,明天去艾欣,早上去市中心,下午去燕大,一会上网,一会又在图书馆,整天忙忙碌碌的准备去三亚实习,宿舍床上,柜里,床下全是我们收拾好的东西,晚上就躺在床上幻想着三亚的美好,诉说着对将到得实习的憧憬,每个要去的哥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在三亚大展拳脚,为自己,为学校增光。
20号下午终于考完英语四级,外面在王书记的带领下扛着包拉着箱子兴高采烈地唱着歌去了北戴河车站,然后在北京转车去三亚,我们还打算在北京玩半天,结果事与愿违,车在唐山站就耽搁了三个小时,不是给动车让路,就是雪太大得清理车轨。
最后闹了半天晚上四点才到,刚赶上火车。
我们第一次出远门,特兴奋,一路上看着从未见过的一张张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脸,心里透着一股欣喜,又流露着一个信念----一定要开辟一片自己的天地,走过南闯过北,让人都认识自己,崇拜自己。
一天两夜,我们做硬座的十个人时时刻刻玩着扑克,哼着小调,很快就到了三亚火车站。
实习开始
凌晨4点多到站了 ……此处隐藏9134个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巧妙地化解了这种成本,创造了长远的利益。
也让我们感到他们的远见了。
诺基亚认为,要融入当地国,实现本土化,单纯的产品、人员本土化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这些年来,诺基亚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积极参与和赞助中国各项社会、文化、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与中国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树立优良的公众形象。
1998年诺基亚向中国洪涝灾区捐赠了价值人民币100万元的赈灾款物。
1997年它赞助中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
2001年做为主赞助商赞助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98年作为98届中国国际美术年的主赞助商,还赞助了在美国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举办的“中国:5000年文明艺术大展”。
2000年组织全国12所重点高校参加:“诺基亚2000年大学生思维挑战赛”。
1999年—2000年诺基亚阳光计划在20年重点高校全面展开。
公益活动最能得人心,体育赞助最能赢得眼球,文化赞助最能渗透并提高品位,教育投资最能拢人心,诺基亚可谓用心良苦。
体育和饮料有着不解之缘,借助体育活动可以树立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
2001年1月,在北京世纪坛,可口可乐成为新世纪第一个为中国之队度身定做了第一首队歌。
8月,可口可乐第一次将“国际足联世界杯”带到中国队主场为他们祝福。
1998年,可口可乐向希望工程捐款人民币500万,专门用于资助失学儿童。
到目前为止,可口可乐在全国各地兴建50所希望小学,为贫困地区的100所农村小学捐赠了一套希望书库,还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年报社创立了“新中国第一代乡村大学生”奖学金。
多创几个第一,也就多了几分支持。
另一方面,根据中美联合调查研究,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其庞大的独立供应商和销售商网络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间接支持41.4万上就业机会;每年向中央和地方税收部门直接或间接的增加利税16亿元人民币;通过乘数效应使中国经济增长300亿人民币的产值。
可口可乐在中国做的一切,无疑将使它更加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于在传统计划经济下发育起来的国有企业,乃至所有中国本土企业来说,都是强大的冲击。
借用一家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的评论,中国不少企业在治理结构、战略、各项管理上还像是“小学生,不能要求小学生做大学生的事”。
但是我们更看以,从整体来说,中国企业并没有在跨国公司的冲击面前销声匿迹,相反一大批中国企业在冲击中逐步成长壮大起来,甚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市场,许多“中国造”的产品还风靡国际市场。
这说明中国企业在许多领域完全是可以“与狼共舞”的。
进入生物圈,成为跨国链条中的一环。
以前,由于政策原因,跨国公司不能同等权利地,更不能成体系地进入中国,他们原本在海外形成的业务关系和链条关系被打碎,导致他们在中国的效率下降,也给中国本地企业让出不少业务机会。
但是,中国入世后,跨国企业的业务链条会更加完整地连接起来,构成跨国公司“中国群居链”。
“跨国链条”对中国市场是一个“价值升级”。
跨国公司透明、规范、专业的做法刺激中国各个行业科学化。
跨国公司提供的金融、咨询、会计、财务等优质服务,不仅为了跨国公司,也为中国公司提供。
“群居现象”不会威胁中国企业,而会培养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尤其是在IT业、消费品业、服务业领域。
其实中国企业不必害怕,“跨国链条”会让整个中国市场升级,而且中国企业会成为跨国链条中的一环,甚至会进入“群居生活”,与跨国公司互为合作,进而形成新的业务链条。
正视跨国公司,拒绝民族情结。
中国的一些企业对跨国公司进入一直存在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即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业绩如何看。
不少人都认为这些公司创造的业绩都是属于母公司,是为母公司的全球业绩做贡献,是为了跨国公司母国的国民福利作了贡献。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与民族工业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对立物。
这就未免有民族情结了,于是智商高的广告人策划出大量“中国人喝自己的饮料”等广告为抑制洋产品,老百姓和他枕头下面的钱真是被动员起来了。
可是反过来想,如果国货真的不如洋货,你怎么对得起老百姓的爱国心?如果国货真的比洋货好,你又何必“利用”老百姓的爱国心?
因此,我们必须拒绝这种民族情结,正确认识跨国公司。
要知道各国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投资,本国的跨国公司也到其他国家投资,一国民族工业的壮大离不开跨国公司全球化投资的有机结合,离不开跨国公司的要素供应和联接。
如果一家外国跨国公司,它的大部分价值创造环节(研究与开发、制造、营销、人员培训等)均在中国进行,那么,客观上该公司就提高了中国劳动力的质量和生产力的水平,就增强了中国的竞争力。
这里不是指中资公司的竞争力,而是指在中国本土形成的物质生产力,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值能力。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自己划地为牢,把市场进入和市场占有的问题搞得过于敏感,过于忧心忡忡。
如果我们一方面讲全球化经济,讲中国应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另一方面又是主张防范外来成分,这在政策上是相互矛盾的,与全球化经济的总体趋势和我国中央政府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也是不一致的。
注重市场研究和市场学习。
进入90年代后,全球进入多变快变的时代,中国市场也是如此,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市场的发展也是非线性的,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花力气去进行市场调研,进行市场研究和市场分析,发现机会,抓住机会。
同时市场本身是个课堂,我们要向市场参与者学习,向供货者学习,向消费者学习,向竞争者学习。
要分析研究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和实战案例,一方面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这些大公司成熟的经验。
在近期可以避其锋芒,进行错位经营,寻找自己位置。